
一盒快餐面或者一袋鍋巴,就點咸菜,這就是朱信文同志這幾天來的午餐。朱信文同志是潤溧公司分管生產運輸的副經理,也是潤溧公司返崗包車的聯系人和牽頭負責人。從接到任務那天起,他便開始了早7點晚8點的生活:每天中午鍋巴就咸菜,一整天都是接不完的電話、做不完的材料,談不完的價格。
從公布指定返崗包車聯系人那一天起,朱信文同志的電話變成了包車熱線,很多廠礦企業紛紛打電話咨詢返崗包車事宜。作為疫情期間的特殊包車運輸經營,作為老生產,便遇到了第一個困難——包車所需資料和要求。在咨詢了集團相關要求以及政府相關政策后,他迅速厘清了思路,確定了需要準備的資料和手續。在電話里,他向需求企業耐心細致的告知需要的手續和準備的材料,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擬定了協議等相關資料,為返崗包車的迅速審批提供了方便。
解決了第一個困難后,接踵而至的是運價問題。返崗包車目的地遠近不一,如何定價是擺在朱信文同志面前的又一個困難。他一方面參照集團要求的定價規則,一方面結合溧水當地的實際情況,在和企業多次商談后,逐漸形成了符合溧水政府需求以及公司實際的報價規則。在防疫的特殊時期既確保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,同時也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。得到了政府贊許和企業的認可。
2月19日,第一批創維電器公司的兩臺前往魚臺的返崗包車前期手續都已辦妥,2月20日即將發車。這時,擺在朱信文同志面前的問題更加多了,駕駛員的選派、車輛的調集、物資的準備、作業流程的布置以及和到達目的地后和當地的對接等等。面對這些新問題,他以他那一以貫之的耐心和細致踏實的工作作風,對相關問題逐一梳理,挨個解決。他召集了公司長運、旅游運輸車隊負責人遴選了駕駛技術過硬、服務素質優良的駕駛員4名;安排修理廠對2臺技術狀況較好的大客車做最后的保養和檢查;按照返崗包車防疫要求組織公司迅速購置配備防疫物資;按照文件要求以及企業實際擬定作業流程和對接程序等等。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和落實,潤溧公司站、運、修、安全、后勤等各部門也迅速行動,密切配合落實。2月20日8點30分,4名駕駛員駕駛兩臺大客車,帶著公司囑托和包車單位的期望,平穩駛出大門。作為返崗包車的主要負責人,朱信文同志看著逐漸駛離的大客車又重新回到了辦公室,在那里他那似乎永遠響個不聽的電話還在等著他的接聽。
此次返崗包車的順利發出,溧水各大媒體網站都做了詳實報道,區政府、交運局以及包車企業都對我們的返崗包車服務給予點贊、認可。溧水區的廠礦企業的包車業務不斷在聯系、溝通、落實中。潤溧公司各部門精密配合,朱信文同志牽頭調度,是做好這次返崗包車的關鍵。截至2月25日,潤溧公司為近十家企業提供了返崗包車業務,共計發車21臺次,接回返崗員工約400名,實現營收近22萬元。
作為潤溧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經理,朱信文說,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,企業好了,職工才能好。現在有這個機遇怎么也要抓住、抓牢,自己忙點、累點沒啥。看到一家家簽訂了協議,一臺臺包車出去,又平安回來,自己就滿足了。
這就是朱信文同志的點滴工作故事。雖然沒有慷慨激昂的壯語,也沒有引人注目的成就。但是,他在他的崗位上毫無怨言的為搶抓營收而努力,為落實返崗包車各個環節而踏實工作,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一名中層管理干部的責任和擔當。
【通訊員:潤溧公司(沈濤)】